『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不是所有王朝都跟螨清一样,硬生生能凑出三个祖。
这就相当于把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这三位给从螨清皇帝里除名了。
王朝和家族都是一样的,尊谁为祖,那他就是王朝的开头人。
螨清三个祖,意味着王朝被分了三段,康熙的清圣祖才是“开国之君”,前面的皇太极全是“前朝皇帝”。
而且,在太庙祭祀上也是如此,王朝的太庙祭祀规格是固定的,太祖就是太祖的祭祀,再来个什么世祖、圣祖,那就会分润太祖的香火。
对了,最离谱的还就是康熙的清圣祖!
怎么个离谱法呢?
翻一下史书,看看历朝历代都有哪些人、哪些皇帝是叫“圣祖”庙号的,就能明白了。
历史上,第一位“圣祖”始自唐朝,即唐圣祖李耳,老子、太上老君、道教始祖,被李唐王朝奉为祖宗。
第二位“圣祖”就更厉害了,因为赵宋没能统一天下,为了确立正统,便追尊轩辕黄帝(土生金)为末圣祖,并将轩辕黄帝的祭祀规格抬高到了玉皇大帝的级别,旨在以此凸显赵宋的法理不再源于天道。
可以说,赵宋才是试图推翻天人感应的“第一人”。
只不过失败了而已。
到了宋真宗年间,宋圣祖还被进一步与赵公明绑定,而赵公明是道教里的财神爷。
唐宋两朝尊奉老子、轩辕黄帝为圣祖,这没什么毛病,本质上也还是“君权神授”的思想在作祟。
用“圣”为庙号,其本身就是在说明,“圣祖”不是凡人。
可问题是,康熙是凡人啊!
哪怕你当了皇帝,你同样也是凡人,不是老子、轩辕这样的神话人物。
雍正在这种前提下,尊康熙为清圣祖,跟唐圣祖老子、宋圣祖轩辕黄帝绑在一起,那不叫彰显功绩了。
只能是一个字评价:牛!
……
“众卿免礼!”
朱高炽心情大好,当下虚手一抬,还不忘补充道:“来人,全都赐座!”
奉天殿赐座,这可是常人难以企及的政治殊荣!
因为奉天殿是紫禁城三大殿的唯一正殿,平时都是为皇帝、大臣朝会之用,遵循着严格的君臣礼仪,即君坐臣站。
君臣同坐,当真少见。
“朕今日有幸聆听‘后圣’荀子的圣王之论,对此深有所感,天人感应不过虚妄,唯有日心说、万有引力方为真实。”
朱高炽惊叹着说道:“朕也终于明悟,为何林先生要先提日心说,再论荀子,因为天人感应对大明是真正的有害而无益,看似维护了皇权,却也同时将皇帝束缚在了牢笼。”
“建文君(帝号被废了)昔年也曾是儒生,他的师长尽皆理学名儒,信奉着那一套天人感应说,可到头来,天道没有选择建文君,百姓也没有选择建文君。”
“这便是建文失德,众叛亲离,才有太宗皇帝靖国难,而入承大统!”
朱高炽这么说,既是在彰显建文帝没有能力,也是在同步用荀子的“圣王论”,去包装永乐帝的皇位不是什么抢来的,而是正儿八经接过来的。
建文德行不足,能力欠缺,那别人接过皇位自然理所当然!
可以说,荀子“圣王论”对朱高炽而言,不仅能够洗刷掉永乐帝,他的父皇为之沉溺一生的“篡位”污名,同样也能巩固强化自己的皇权。
圣王独尊天地,而非负其土之谓也,是天道足于一人!
圣王强化皇权,天论辩驳天人感应。
如此,皇权不再受限于儒家思想,朱高炽也有了大刀阔斧、放手施为去做改革的政治法理。
这很重要,没有足够的政治法理,那朝廷要对地方动刀子,就只能温水煮青蛙的慢慢来。
改革这种东西,除了要有刀把子,也要有笔杆子。
二者缺一不可。
现在,朱高炽已经先有了新税卒,又有摊赋入亩、士绅一体纳粮、分税制并行,共同组合成了改革用的刀把子。
而《荀子》就是事后为朝廷改革收尾的笔杆子。
荀子,儒家后圣,集先秦诸子百家于大成者,其在儒家的地位本就超然无比。
用荀子的话为皇权,为朝廷的改革作解,那纵使是理学的宗师、大儒,也没法说出什么辩驳的话来。
也难怪“文艺复兴”会带来思想启蒙了。
不掀起“文艺复兴”,其他人也扛不起来思想启蒙的大旗,也没法义正言辞的辩垮旧有思想……
“对了,荀子对于圣王论,可还有什么补充没有?”
朱高炽认可了荀子的圣王论,也对圣王论的后续其它,感到颇为好奇。
圣王天下独尊,权力大是好事,但与之相对,权力越大,那责任也应该有着对应。
只享受权力,而不承担责任,这是虾扯蛋!
历史上但凡这么干的君王,基本不是被灭国了,就是被更有“德行”的君王给篡夺了,反正都不会有好下场。
对皇帝提起来的兴趣,金幼孜自然不敢怠慢,当下认真回答道。
“《荀子·王制》云:彼王者不然,仁眇天下,义眇天下,威眇天下。仁眇天下,故天下莫不亲也;义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贵也;威眇天下,故天下莫敢敌也。”
“《荀子·强国》也曾言:礼义则修,分义则明,举错则时,爱利则形。如是,百姓贵之如帝,高之如天,亲之如父母,畏之如神明。故赏不用而民劝,罚不用而威行,夫是之谓道德之威。”
“《荀子·富国》亦曰:治万变,材万物,养万民,兼制天下者,为莫若仁人之善也夫。故其知虑足以治之,其仁厚足以安之,其德音足以化之,得之则治,失之则乱。百姓诚赖其知也,故相率而为之劳苦以务佚之,以养其知也;诚美其厚也,故为之出死断亡以覆救之,以养其厚也;诚美其德也,故为之雕琢、刻镂、黼黻、文章以藩饰之,以养其德也。故仁人在上,百姓贵之如帝,亲之如父母,为之出死断亡而愉者,无它故焉,其所是焉诚美,其所得焉诚大,其所利焉诚多。”
荀子不仅提出了圣王论,同样也以大量篇幅,对圣王论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