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魏收:曹植信魏世之英,陆机则晋朝之秀,虽同时并列,分途争远[19]。
谢灵运: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隋唐
王通:陈思王可谓达理者也。以天下让,时人莫之知也。
房玄龄:逮乎当涂基命,文宗蔚起,三祖叶其高韵,七子分其丽则,《翰林》总其菁华,《典论》详其藻绚,彬蔚之美,竞爽当年。独彼陈王,思风遒举,备乎典奥,悬诸日月[20]。
骆宾王:①河朔词人,王、刘为称首;洛阳才子,潘、左为先觉。若乃子建之牢笼群彦,士衡之籍甚当时,并文苑之羽仪,诗人之龟镜。②文昌隐隐皇城里, 由来奕奕多才子。潘陆词锋骆驿飞,张曹翰苑纵横起。
李白: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天下豪俊,翕然趋风,白之不敏,窃慕高论。
杜甫:①曹植休前辈,张芝更后身。②子建文笔壮,河间经术存。③赋料杨雄敌,诗看子建亲。
崔佑甫:曹、刘之气奋以举,潘、陆之词缛而丽。过此以往,未之或知。
两宋
两宋
欧阳修:盖诗者,乐之苗裔与。汉之苏、李,魏之曹、刘,得其正始。
张戒: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古今诗人推陈王及古诗第一,此乃不易之论。
叶适:自魏至隋唐,曹植、陆机为文士之冠。植波澜阔而工不逮机。植犹有汉余体,机则格卑气弱,虽杼轴自成,遂与古人隔绝,至使笔墨道度数百年,可叹也!
刘克庄:曹植以盖代之才,它人犹爱之,况于父乎。使其少加智巧,夺嫡犹反手尔。植素无此念,深自敛退,虽丁仪等坐诛,辞不连植。黄初之世,数有贬削,方且作诗责躬,上表求自试。兄不见察,而不敢废恭顺之义,卒以此自全,可谓仁且智矣。文中子曰:至哉思王,以天下让。真笃论也。
方回:万人为翰墨,无一曹思王。万人握干殳,无一关云长。
明清
李梦阳:嗟乎植!其音宛,其情危,其言愤切而有余悲,殆处危疑之际者乎!
钟敬伯: ”子建七步成章,聪明贾祸,非生才之意,乃小才之过,不可以以此致憾造物。“[21]
胡应麟:三曹,魏武太质,子桓乐府诗十余篇佳,余皆非陈思比。
王世贞:①曹公莽莽,古直悲凉。子桓小藻,自是乐府本色。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古今,而实逊父兄。何以故?材太高,辞太华。②子建谒帝承明庐、明月照高楼,非邺中诸子可及,仲宣、公干远在下风[22]。
王世懋:古人云:“秀色若可餐也。”余谓此言惟毛嫱、西施、昭君、太真、曹植、谢朓、李白、王维可以当之。
徐世溥:子建诗虽独步七子,东坡文虽雄视百代,然终不以孟德明允、苍茫、浑健,自有开创之象。
王夫之:曹子建铺排整饰,立阶级以赚人升堂,用此致诸趋赴之客,容易成名,伸纸挥毫, 雷同一律。子桓精思逸韵,以绝人攀跻,故人不乐从,反为所掩。子建以是压倒阿兄,夺其名誉。实则子桓天才骏发,岂子建所能压倒耶?曹子建之于子桓,有仙凡之隔, 而人称子建,不知有子桓,俗论大抵如此。
冯班:千古诗人,唯子美可配陈思王。
王士祯:汉魏以来,二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号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
李光地:魏之人物,惟曹子建耳,仲达辈不足道也。江东人物,惟周公瑾,次鲁子敬,余不足道也。
陈祚明:子建既擅凌厉之才,兼饶藻组之学,故风雅独绝。不甚法孟德之健笔,而穷态极变,魄力厚于子桓。要之,三曹固各成绝技,使后人攀仰莫及。
丁晏:①诗自三百篇十九首以来,汉以后正轨颛门,首推子建。洵诗人之冠冕,乐府之津源也。②其所见甚大,不仅以诗人目之。即以诗论,根乎学问,本乎性情,为建安七子之冠。后人不易学,抑亦不能学也。
成书倬:魏诗至子建始盛,武帝雄才而失之粗,子桓雅秀而伤于弱;风雅当家,诗人本色,断推此君。
近代
王闿运:看船山诗话,甚诋子建,可云有胆,然知其诗境不能高也,不离乎空灵妙寂而已。
黄节:陈王该国风之变,发乐府之奇,驱屈宋之辞,析杨马之赋而为诗,六代以前,莫大乎陈王矣。
顾实:曹植乃魏文学之巨擘,上接汉代,下通晋、宋、齐、梁、陈、隋而独步之高才也。唐代李白、杜甫诸贤,莫不师其风骨。
曹熊(生卒年不详),字子威,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宗室,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曹彰、曹植同母弟,母为武宣皇后卞氏。
体弱多病,英年早逝。曹魏建立后,追赠东平公。魏明帝太和三年,追封萧王,谥号为怀。
曹熊,字子威。曹操之子,与曹丕、曹彰、曹植同为卞氏所生,早年去世。
魏文帝黄初二年(公元221年),追封东平公,魏明帝太和三年(公元229年),追进萧王,谥号为“萧怀王”。
青龙二年(公元234年),子哀王曹炳继嗣,
六年薨,无子,国除。
曹昂(出生年月日不详~公元197年),字子脩,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操的长子,刘氏所生,但生母早亡是以由正室丁氏抚养大。二十岁时被举为孝廉。建安二年(公元197年)随曹操出征张绣,张绣降而复叛,曹昂为救曹操被杀。魏文帝黄初二年(公元221年),追封谥号丰悼公,黄初五年(公元224年)又进一步追封为丰悼王。太和三年(公元229年)年改谥号丰愍王。
舍马救父
曹昂,字子脩。曹操长子,沛国谯县人。庶妻刘氏所生,但由于生母早死,是以由正室丁氏抚养大。二十岁时被举为孝廉。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昂随曹操出征张绣,张绣投降,曹操纳了张济的遗孀(小说《三国演义》中为邹氏[11] ),张绣因此怀恨曹操。[1] 曹操听说张绣不高兴,就秘密准备杀掉张绣。结果计划泄漏,张绣偷袭曹操,[2] 曹操战败,曹操的座骑绝影也因为张绣军的伏击而身亡在宛城,[3] 曹昂更是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曹操,主动将自己的座骑战马让给父亲曹操逃脱,步行保护其父脱身于宛城,[4] 而近身侍卫典韦为了堵住寨门让曹操脱险负责断后阻敌,最终曹昂与典韦、曹安民一同战死于宛城。[5
身后之事
养母丁夫人得知曹昂战死后而痛哭,所以她便大骂曹操:“你害死了我的儿子,从此我没什么可留恋的!”[6] 丁夫人其后怒而回其故乡。尔后曹操曾亲自回丁夫人之故乡找丁夫人,抚摸丁夫人的背说,我们一起坐车回家,好不好。可丁夫人默不作声,曹操走到门前问,跟我回去,行不行?丁夫人依旧默不作声,二人关系从此断绝。
后来曹操病重,自认为时日无多,叹息说:“我一生做事,没有什么后悔的。假如死后还有灵的话,子脩如果问我他的母亲在哪,我将怎么回答啊!”[
而由于卞夫人成为正室,卞夫人所生的长子曹丕则成为嫡长子,最终继承曹操的魏王位,并胁迫汉献帝刘协禅让帝位并代汉朝建立曹魏。据载曹丕登基称帝之后当众在朝臣面前常说:“孝廉长兄,自然应当继承这个位置。如果仓舒还在的话,我也当不了皇帝。”
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曹丕哀悼曹昂,追谥为丰悼公。
黄初三年(公元222年),以曹操已病故的庶子樊安公曹均之子曹琬继嗣曹昂。
黄初五年(公元224年),又进一步追封曹昂为丰悼王。其侄魏明帝曹叡继皇帝位后于太和三年(公元229年)年改谥为丰愍王。[
历史评价
曹丕:“家兄孝廉,自其分也。”
《三国志》:“魏氏王公,既徒有国土之名,而无社稷之实,又禁防壅隔,同於囹圄;位号靡定,大小岁易;骨肉之恩乖,常棣之义废。为法之弊,一至于此乎!”
曹铄,曹操之子。沛国谯人,相殇王,与曹昂、清河公主皆为刘夫人所生。
曹铄,沛国谯人。魏武帝曹操第二子,丰愍王曹昂、清河长公主胞弟。母刘夫人,曹操的平妻(正妻为丁夫人),是曹操起兵前最敬爱的妻子之一,生下了曹操的嫡长子曹昂,但很早就去世了。曹铄从小由日后的卞皇后抚养长大,深受曹操的疼爱。但天妒英才,建安初,曹铄早早便病逝了。
太和三年(公元229年),魏明帝曹叡追封曹铄谥号为相殇王。
青龙元年(公元233)年,其子曹潜继任为相王,同年逝世。
青龙二年(公元234年),曹潜之子曹偃继位,封邑二千五百户,青龙四年(公元236年)去世,曹偃无子,相国被废除。
正元二年(公元255年),魏高贵乡公曹髦以曹操之子乐陵王曹茂的庶子阳都乡公曹竦过继为曹铄的嗣子,承袭曹铄一脉的香火。
曹丕自述,曹昂死时他10岁,也就是说曹昂比他大10岁以上,而曹昂生母刘夫人早逝,曹昂很小的时候就被丁夫人抚养,那么根据推理,早薨的曹铄应为曹操次子,并非曹丕。
而据魏书记载,曹铄有子,有子和早薨的记录相违背。而且,基本无其他史料记载曹铄之子,因而曹潜应为过继之子。
历史记载
《三国志武文世王公传》:1. 武皇帝二十五男:卞皇后生文皇帝、任城威王彰、陈思王植、萧怀王熊,刘夫人生丰愍王昂、相殇王铄,环夫人生邓哀王冲、彭城王据、燕王宇,杜夫人生沛穆王林、中山恭王衮,秦夫人生济阳怀王玹、陈留恭王峻,尹夫人生范阳闵王矩,王昭仪生赵王干,孙姬生临邑殇公子上、楚王彪、刚殇公子勤,李姬生谷城殇公子乘、郿戴公子整、灵殇公子京,周姬生樊安公均,刘姬生广宗殇公子棘,宋姬生东平灵王徽,赵姬生乐陵王茂。
2.相殇王铄,早薨,太和三年追封谥。青龙元年,子愍王潜嗣,其年薨。二年,子怀王偃嗣,邑二千五百户,四年薨。无子,国除。正元二年,以乐陵王茂子阳都乡公竦继铄后。[1]
《三国志后妃传》:建安初,丁夫人废,遂以卞后为继室。诸子无母者,太祖皆令后养之。
《魏略》:太祖始有丁夫人,又刘夫人生子脩及清河长公主。刘早终,丁养子脩。
人物评价
丁夫人是曹操的妻子,地位犹在卞皇后之上(卞皇后当时为妾室),曹铄是刘夫人所生,如果曹昂没有阵亡,那曹铄就是曹操的嫡次子,可惜的是,他的母兄皆早亡,所以曹铄的一生因此改变了。
曹冲(公元196年-公元208年;一说公元198年-公元210年)[19],字仓舒,东汉末年人物。东汉豫州刺史部谯[1](今亳州)人,曹操和环夫人之子。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之意。可惜曹冲早早病逝,年仅十三岁。
曹冲,字仓舒,东汉末年豫州刺史部谯(今安徽亳州)人。由曹操的小妾环夫人所生。少年时就敏于观察,十分聪慧。曹冲出生五、六年,智力心思所达到的就像成年人那样聪明。
当年孙权送来一只很大的象,曹操想要知道象的重量,询问众部下,都不能拿出办法来。曹冲说:“把象放在大船上面,在水痕淹到船体上刻下记号,再称量物品装载在船上,那么比较以后就可以知道了。”
曹操大喜,马上施行了这个办法,果然知道了大象的重量。[